- 万新宇;艾立群;洪陆阔;周美洁;佟帅;
为了研究微波场和常规场下H_2还原磁铁矿行为,在1 173~1 373 K下进行了磁铁矿还原实验。对比研究了微波加热和常规加热条件下,磁铁矿还原效果,矿物形貌以及微观组织。实验结果表明,微波加热的金属化率和还原度均高于常规加热的。当还原温度为1 373 K,微波场60%H_2-Ar还原磁铁矿40 min时,金属化率达到92%;观察还原产物形貌,微波场可有效改善矿粉受热过程粘结现象;当还原温度为1 173~1 373 K,微波场条件下,H_2还原磁铁矿40 min,还原出的铁相均演化呈多孔蜂窝状结构。还原温度1 373 K,微波场下金属Fe相完全泡沫化,此现象为泡沫铁的制备提供新思路。
2025年02期 v.44 9-13+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8K]
- 黄绍翔;田铁磊;王子昂;张玉柱;龙跃;郭宗恒;刘连继;
围绕镁质熔剂性球团矿回转窑结圈问题,以唐钢提供的矿粉为原料进行了焙烧实验,研究了SiO_2含量对球团粉末压块的抗压强度和软熔特性的影响,分析了不同SiO_2含量的球团粉末压块的微观矿相结构及元素组成,解析了SiO_2对球团回转窑结圈物的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压块中SiO_2含量不断增加,压块的抗压强度逐渐提高,压块的DT、ST均降低;同时赤铁矿粉末和熔剂产生的液相增多,促进赤铁矿在回转窑中扩散和连晶,从而加固了回转窑的结圈。
2025年02期 v.44 1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9K]
- 王文卓;曾维冬;王婷;郭悦;戴方钦;丁翠娇;
为探究炉内气氛中的H_2O对钢氧化的影响,在1 250℃的温度及不同水含量H_2O-N_2气氛下进行了M2Al高速钢的氧化实验。通过对氧化增重的测量得到了不同H_2O含量下的氧化动力学曲线,采用扫描电镜(SEM)等对氧化铁皮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氧化动力学曲线服从抛物线规律,H_2O含量由12%增加到19.5%时,抛物线速率常数从2.66×10~(-6) g~2/(cm~4·s)逐渐增大到4.73×10~(-6) g~2/(cm~4·s)。氧化铁皮由致密的Fe_3O_4层和疏松的FeO层组成,前者内部存在少量纵向裂纹且沿裂纹方向弥散分布少量FeO,后者内部有大量孔洞且离基体越远孔洞越大,FeO层的孔洞随着H_2O含量的增加而增多。氧化气氛中H_2O解离出的氢融入氧化铁皮沿晶界向内扩散,并使得沿途的Fe_3O_4还原为FeO。
2025年02期 v.44 20-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0K]
- 赵鸿波;孙雨婷;王运国;高立华;张福;何志军;张军;
针对澳矿、PB块矿、墨西哥块矿和南非块矿的热爆裂性的差异问题,文章研究了不同块矿的热爆裂性的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块矿的热爆裂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差,其中南非块矿热爆裂性最优,几乎无爆裂发生;其次为墨西哥块矿,热爆裂指数不超过4%;热爆裂性较差的为PB块矿,800℃的热爆裂指数为16.66%;澳矿的爆裂性最差,800℃的热爆裂指数为20.29%。引起块矿热爆裂现象的主要因素为块矿中结晶水的分解,相较于墨西哥块矿与南非块矿,澳矿与PB块矿含有大量的结晶水,因此其热爆裂现象更剧烈。澳矿中分布均匀的内部孔洞,低于600℃时缓解热爆裂,高于600℃时促进热爆裂,同时脉石结构分布更均匀的南非块矿的热爆裂性更好。
2025年02期 v.44 26-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3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