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2年01期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3k]
- 孟庆生
<正> 在过去的十年里,冶金工业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指引下,把节约能源作为发展我国钢铁工业的重要战略措施,全面加强管理,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和能源结构,广泛采用节能新技术,坚持技术进步,节能工作取得很大成绩;扭转了依靠增加能源供应增加产量的旧格局,使我国钢铁工业进入一个以节能降耗求发展的新时期。1980年到1990年,我国冶金系统钢产量增长80%,而能源消耗总量仅增加38%;各项消耗指标普遍下降,吨钢能耗从2.039降至
1992年01期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 李桂田
<正> 1982 年,在冶金节能工作全面开展之际,《冶金能源》杂志应运而生,它奠基于开拓冶金节能事业的各企业、设计研究院所、大专院校的冶金能源专家、教授、讲师、工程师、管理
1992年01期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正> 值此《冶金能源》杂志创刊十周年之际,中国金属学会冶金能源分会和东北工学院热能工程系特向您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冶金能源》创刊十年来,为了促进我国冶金工业的发展,为了冶金节能科学的发展和冶金企业节能工作的技术进步,作出了十分可贵的贡献,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1992年01期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
<正> 值此《冶金能源》创刊十周年之际,中国金属学会热能与热工专业学术委员会和北京科技大学热能工程系谨向《冶金能源》编辑部表示热烈的祝贺,祝《冶金能源》越办越好,不断繁荣昌盛。十年来,《冶金能源》杂志紧紧围绕着冶金工业的中心工作,出色地宣传了我国的能源政策和节能措施,对冶金工业的节能降耗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冶金工业以节能求生存、求发展、求效益中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1992年01期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 集立言
<正> 当打开《冶金能源》,粒粒珍宝立时闪耀在眼前。她给了人们智慧,给了人们力量,还给人们导航。她是知识的源泉,渊渊流淌。她象一架播种机,把节能的种子撒向四方;象一片雨云,飘过之处给饥渴的苗圃洒下甘露;又象一只蜜蜂,在百花丛中采蜜传粉,碌碌忙忙。
1992年01期 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 周大刚,陈启新,黄仁祥
<正> 在全国人民步入执行“八五”计划的第二个年头,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的大好形势下,迎来
1992年01期 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k] 为便于有关单位贯彻执行,现将冶金工业部随1991年9月20日(91)冶能字第652号文下发的“冶金工业部实施国家计委《关于进一步加强节约能源工作的若干意见》的具体规定”发表在此。
1992年01期 12-1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
本文为陆钟武教授代表中国金属学会冶金能源分会于1991年11月10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金属学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上所做的学术报告,该报告在展开吨钢综合能耗基本计算式的基础上,对我国各工序能耗及各工序钢比系数的实际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说明,得出了为了降低吨钢综合能耗,一要降低各工序的钢比系数、二要降低各工序能耗的重要结论,并把它们作为今后的节能方向.文章认为:既注意节能,又注意降耗,我国的钢铁工业在能源上将向节能型迈进,在经济上将向效益型迈进。
1992年01期 14-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9k] - 牛泽群
“七五”中期以来,我国冶金工业节能幅度明显减少,年节能率平均降到2%以下,进入“八五”这几个月里,甚至有相当一部分企业能耗出现回升.本文根据目前节能工作现状,用系统节能的观点,从以下几大方面论述了今后冶金节能的对策和途径:调整生产结构,减少中间生产过程能耗;调整企业结构,减少费能型生产的比例,逐步提高冶金工业整体素质;推进技术进步,发展节能型冶金工业;开发应用高层次的节能管理方法,深挖节能潜力。
1992年01期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 金国范
根据统计数据分析了宝钢1号高炉能耗处于国内领先的原因;介绍了为减少燃料消耗和利用副产焦化重油,先后采用的矿石中混入小焦,以焦化重油取代部分石油重油作喷吹燃料和热风炉水热媒废气余热回收装置等措施。
1992年01期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 鲁开嶷,冯克俭
电炉装料时将块状烟煤加入炉内,吹氧的同时吹入压缩空气,利用煤燃烧放出的热量可部分代替电孤热加热废钢。本文通过试验研究了煤的不同加入量、加入方式、供氧强度、吹氧方式、装料次数等诸因素对冶炼时间及电耗的影响,加块煤冶炼工艺与通常工艺相比,熔化期时间约缩短40min.每吨钢每公斤煤节电4kWh左右.
1992年01期 29-31+34-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 李伯华
注意工序在时间和空间上衔接的热送热装,是现代钢铁厂普遍重视的一条重要节能途径.本文介绍了鱼雷罐车输送高炉铁水的意义和设备状况,钢锭和连铸坯热送热装的型式与内容,国内外应用情况,能耗情况以及在进一步推广应用中应该采取的措施等等。
1992年01期 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k] - 杨晓音
<正> 由冶金部鞍山热能研究院和抚顺钢厂共同研制的陶瓷蓄热式热交换器,于1991年9月26日在抚顺市通过了冶金部组织的技术鉴定。鉴定委员会详细审查了该热交换器的研制报告及生产使用报告,并到使用现场观看了运行情况,最后通过了该项目的技术鉴定,并认为该热交换器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1992年01期 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 粤梅
<正> ▲陈维栋提出“控制空车厢余煤外流”建议。武钢焦化厂过去从矿山运至该厂的洗煤,虽经翻车机翻卸,一些余煤仍残存在车厢内,且近二年来,随着矿山来煤的水分增大,翻卸后的空车内余煤增多,但采取的回收法却是靠青山运输二社的工人和部分民工待翻卸后的空车溜放到溜放线上后再清扫回收,因而据统计:仅1990年损失的洗煤就达1 万余吨,折合资金200余万元。该厂生产科高级工程师陈维栋针对上述情况,提出将过去的清扫回收方法改为在翻车机内清扫.
1992年01期 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 曾庆衿
本文针对窑炉耐火材料内衬在波长l~5μm波段红外辐射率低的弱点,论证了提高该波段辐射率是增加窑炉加热效率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探讨了提高该波段辐射率的途径。
1992年01期 39-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 张宝琴,史培甫
我国台湾省伟台公司生产的节能净化剂,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燃油掺水乳化剂。本文介绍了在烧重油热处理退火炉上使用节能净化剂的试验情况,内容包括重油的乳化工艺,试验的条件、结果及其分析.试验表明,在掺水率13.07%,净化剂用量为水量的l‰条件下,可节油13.19%。
1992年01期 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 何景韶
本文根据广钢电平衡测试的实践探讨了企业电平衡的测试方法,其中着重研究了变压器、线损和电动机的实用测算方法.
1992年01期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 王立,倪学梓,冯旭,吴平
由于流化床具有固体粒子混合好和传热速率高的特点,对于流化床与浸入表面间传热的研究一直受到广泛的重视。但由于流化床传热机制的复杂性,流化床的传热优化设计仍然是困难的,目前基本上是在经验基础上进行.了解流化床与浸入表面间的传热机制对于流化床的设计和经验关联式的理解都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回顾和综述了已发表的主要传热机制和传热模型,以及流化床传热过程参数的确定和选择方法.
1992年01期 50-56+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3k] - В.А.Лозовая,央涌
<正> 均热炉的生产率和经济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它工作的有效性。单喷射式烧嘴上加热均热炉,其换热器工作在很高的温度条件下,由烟气带入的炉尘、渣粒和氧化铁皮对它的使用寿命产生着不良的影响。随着换热表面的渣化,换热器的热交换强度减弱,空气预热温度降低。换热器陶瓷管的逐渐堵塞,会增加烟道的气流阻力,恶化炉子抽力,减少炉子的热功率,其结果,会降低炉子的生产率。
1992年01期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 央涌
<正> 从冶金燃料利用的角度出发,煤是天然气唯一可供选择的比较方案.为此,苏联全苏冶金热工研究所研究了在球团生产中使用固体燃料的问题.与其它冶金工序比较,铁矿球团生产最容易从烧天然气过渡到烧固体燃料.这是由铁矿球团生产所具有的一系列特点决定的:焙烧工艺不要求使用高热值燃料,可以使用所有煤种,其中包括使用价廉的低热值煤炭;球团厂均有破碎设备,可以用它们来制备粉煤;焙烧设备备有除尘系统,改烧煤炭时不再需要花费大量投资去建烟气净化装置。
1992年01期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 周艺
<正> 法国Vallourec公司电炉底吹氩气研究表明,废钢铁料消耗下降了5kg/t,电能消耗节约了14kWh/t.Vallourec Saint Saulve钢厂年产小型圆钢坯42万t,所用设备为一座75MVA的85t电弧炉、一座钢包炉和一台4 流旋转连铸机。Vallource生产的钢水,都经过铝脱氧、脱硫和CaSi合金处理,生产出330种牌号的碳素钢管和低合金钢管。
1992年01期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 罗文泉
<正> 成都钢铁厂研试组、包钢冶金研究所与炼钢厂、首钢特殊钢公司与北京工业设计研究院、鞍钢钢铁研究所与第二炼钢厂分别研制的钢包烘烤装置,于1991年9月21~23日在成都钢铁厂通过了冶金工业部组织的技术鉴定。
1992年01期 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 杨宗山1992年01期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
<正> 《钢铁》编辑部《烧结球团》编辑部《燃料与化工》编辑部《炼铁》编辑部《钢管》编辑部《炭素技术》编辑部《金属制品》编辑部《冶金设备》编辑部《铁合金》编辑部《工业卫生与职业病》编辑部《国外金属矿山》编辑部《国外钢铁》编辑部《宝钢技术》编辑部《国外耐火材料》编辑部《国外炼焦化学》编辑部《中国能源》编辑部
1992年01期 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