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立合
<正> 北洋五校合一家,京畿设教共兴华。钢花点化成珠宝,
1992年03期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 王华林,高仲龙
根据投入产出原理对企业能源需求进行预测,在预测时采用适时修正法(R.A.S.法)对直接消耗系数进行修正.
1992年03期 3-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 夏德宏,蒋哲,王世均
本文通过对煤基燃料使用特性的分析,将煤基燃料的应用过程分成先期制备、燃烧过程和燃烧后期处理等三个阶段;根据这三个阶段的相互关系及煤基燃料的发展实际,指出煤基燃料的制备与燃烧阶段都应该走流体化的道路,以达到很好的燃烧效果;而在燃烧阶段尤要重视采取强化燃烧技术,其发展趋势是助燃风的高温化和强旋化,以及燃料的悬浮化;后期处理主要是指燃烧污染物的控制问题,它应与制备和燃烧阶段联合起来解决。
1992年03期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 肖锡发,王世均
木文首次提出了高浓度水煤浆管道输送搅拌减阻的思想。在一定的合理假设下,根据触变模型和水煤浆的管内流动特性,建立了搅拌减阻率数学模型,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其正确性。研究证实了搅拌减阻的可行性,为高浓度水煤浆管道输送技术和非牛顿流体流动减阻科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
1992年03期 10-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 曹冠之,李书灿,林林,李学曾,吴素明
设计喷射式燃烧器的关键是谋求有更大的引射效果,而引射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喷射器的几何参数和运行参数。本文在冷态试验的基础上,对喷射器的结构参数和运行参数对引射风量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并介绍了相应的影响规律,为生产用喷射式燃烧器的设计和运行提供了参考。
1992年03期 16-18+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 王景甫,倪学梓,冯旭,郭鸿志,邹展,徐建石
本文研制的一种新型粉煤燃烧器——浪排渣粉煤燃烧装置,具有高捕渣率(大于70%)、高燃烧效率(大于99.5%)、高容积热强度(大于45GJ/(m~3·h)和低污染等特点。文中介绍了该燃烧器的结构原理、空气动力学特征、影响回流的因素以及热态试验的结果。
1992年03期 1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 王立,倪学梓,冯旭
根据笔者提出的表面—颗粒—乳化团传热模型,计算了流化床与埋入表面间的传热问题.对于大粒子流化床或粒子在表面上停留时间短的情况,由于表面温度影响在床层内的穿透深度小于一个粒径的距离,此时建立传热数学模型必须考虑乳化相在表面处物性的不均匀性;由于乳化团的不均匀性存在于距表面约一个粒径距离范围内,当表面温度影响的穿透深度小于这个距离时,即使不考虑气膜热阻在物理上的真实性问题,引入可调气膜作为接触热阻的均匀乳化团传热模型仍是不合适的.
1992年03期 24-2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 杨晶,倪学梓,王立
本文研制出一种适用于高温流化床与埋入管表面间换热系数的测试元件,在水平单管或错排管束的条件下,用此元件对沿管周向的局部时均传热系数进行了实验测定.测出了流化床与埋入水平单管和管束的传热系数及其周向分布随流化速度、管间距的变化规律,得出适于本试验条件的管束平均换热系数经验公式。恰当安排管束的间距,不仅能改善管周向换热系数分布的均匀性,而且能提高整个床层与浸入表面间的换热能力。
1992年03期 27-3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 - 安明旺,李有章
本文提出用涡量—流函数法及颗粒轨道模型数值计算有相变的气体—颗粒群两相流动及传热传质问题.对轴对称情况推导了有关方程,并定义了边界条件。通过对高炉直吹管模型内含水颗粒群计算结果的分析,证明此方法是可行的。为进一步将涡量—流函数法用于诸如高炉喷吹粉煤等问题的数值模拟打下了基础.
1992年03期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 杨本林,刘斌,孙鸿宾
介绍了辐射换热预解区域法的综合总交换面积解算方程组,概要地说明了两种工程实用的计算辐射直接交换面积的选点蒙特—卡洛数值积分法和等分递推法。它们具有方法简单、计算精度良好、计算工作量小的特点。综合应用这两种算法可以用来解算复杂情况下的辐射换热问题。本文算法曾用于连续加热炉的炉膛传热计算,还可推广应用于其它工程辐射换热的分析计算。
1992年03期 3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 周筠清,梅鸣华
本文建立的水平连铸结晶器内气隙生成模型由传热模型和热弹塑性应力模型组成,通过采用轴对称有限单元法进行数值模拟可以得到结晶器内的气隙分布规律及气隙的存在对传热的影响,结晶器锥度的合理设置对改善传热条件有显著的效果.
1992年03期 4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k] - 刘俊江,张凤禄
本文利用有限单元法建立了水平连铸圆坯的温度场和热弹塑性应力场的数学模型,通过对现场数据的计算,分析了不同冷却阶段铸坯截面上的热应力分布,以及拉速与结晶器热流密度对裂纹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实现无内部裂纹铸坯的条件。
1992年03期 47-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 俞昌铭,刘金城,郑永平,盛达
在工业生产条件下测量了连续铸管铸铁结晶器中间环面的温度分布。温度分布有两个峰值,第一个位于液面附近,温度最高,是由于凝固收缩造成;第二个与铸铁石墨化膨胀有关。分析了结晶器的热流,建立了二维稳定态效学模型。根据测量结果和二维稳定态反同题方法计算了结晶器的温度场和热流,并提出了改善结晶器寿命和连续铸管生产的措施。
1992年03期 5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 孙舸,何评,俞昌铭,沈杰
本文针对移动加热法晶体生长特点.对其生长碲镉汞合金凝固过程及其传热现象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合理的数学模型,并数值计算了石英及生长材料的温度分布和固液界面形状,从计算结果和实际生长结果相比较看,二者基本吻合。
1992年03期 6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 何评,俞昌铭
本文针对Cz法晶体生长特点,通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Cz法生长砷化镓单晶时从引晶、放肩、等径至收尾这一完整工艺过程中晶体的温度场、熔体的温度场和速度场进行了计算,从中分析籽晶和坩埚的转向、转速等因素对流动和传热的影响,并与实际的生长砷化镓单晶过程进行比较.从比较结果看,二者基本吻合。
1992年03期 6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 邱夏陶,韩小良
本文介绍了用于加热炉的离线动态数学模型和优化控制数学模型。前者用了一种新的建模方法,使模型求解工作量大大减少,后者则是在前者基础上建立的炉子优化操作模型。通过控制合适的炉温、燃耗和炉子产量,使炉子的能耗和氧化烧损都大大降低。
1992年03期 7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 徐业鹏,王悦,秦戈操
波纹板式换热器通常用于低温设备上。本文介绍了将其加以改造后用于高温工业炉的研究工作。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型的波纹板式换热器比现有的高温换热器有许多优点,可节约材料和成本、体积紧凑等,是一种有推广价值的节能设备。
1992年03期 74-7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 高学新
本文介绍了莱钢特钢厂在轧钢加热炉技术改造中采用各种新型耐火材料所取得的增产节能的好效果;同时也对耐火材料的研究、生产和发展提出了要求和希望。
1992年03期 7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
<正> 中国金属学会热能与热工分会拟于1993年春在江苏召开热能与热工分会第七届学术年会,现将征文办法通知如下:一、开会时间及地点:1993年春在江苏召开(暂定)二、会议规模:95人三、征文范围:
1992年03期 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