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耗能总量约占全国耗能总量的15%。钢铁节能直接影响国家节能战略目标的实现。本文旨在通过对国内传统十大钢铁企业能耗分析,判断节能真实效果,发现节能潜力,提出节能工作建议,从而推动我国钢铁业节能目标实现,促进我国钢铁业健康发展。
根据近几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国内生产总值(GDP)以及国民经济中各产业的能源消费量等数据,应用灰色关联理论的关联度分析了我国能源消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与各产业的相关关系。由分析结果进而提出了发展低能耗、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新兴第一产业,大力降低第二产业单位能耗的对策建议。
对山西省炼焦煤资源和目前焦化行业发展形势进行了简要分析,追溯了太钢焦化厂的配煤历史,结合焦炭质量变化情况,对太钢炼焦配煤结构提出了改进建议。
介绍了一种新的高炉风口保护方法,即用原位燃烧合成方法在风口内外表面及其前端面制备陶瓷涂层,该涂层不仅可以延长风口寿命,而且可以减少风口冷却水带走的热量,减少入炉热风温降9.7℃。
根据肋传热理论,提出几种具有较高传热效率的连铸用结晶器水缝形式,并与现有的几种水缝形式作了比较。
随着高炉的大型化和高喷煤低焦比操作,对焦炭的质量要求逐步提高,从炼焦工艺分析,目前提高焦炭质量的工艺手段主要有成型煤、煤调湿、分组粉碎、火落管理和干熄焦等,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需要进一步提高工艺手段,提高焦炭质量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考虑加热炉内炉气的非灰特性,区别了炉气对不同表面的发射率及其对不同表面有效辐射中各分量的吸收率,通过求解反射热流密度推导三元辐射体系(炉气-炉壁-钢坯表面)中辐射全交换面积的简化表达式。以某轧钢厂的一座步进梁式加热炉为例,对辐射全交换面积沿炉长方向的分布进行模拟计算,并研究了炉壁发射率对炉壁表面段与钢坯表面段间辐射全交换面积的影响。推导的辐射全交换面积表达式,耗费机时较少,可用于加热炉在线控制数学模型中钢坯表面辐射热流的准确计算。
在高炉铜冷却壁热态试验的基础上,建立铜冷却壁三维模型,模拟高炉正常生产时出现断水、低水速和较高炉气温度等异常炉况时铜冷却壁温度场分布。
针对强旋流平焰燃烧采用高温低氧燃烧条件,应用粒子成像测速技术(PIV)对烧嘴下方的主要燃烧区速度场进行了测量,同时对炉内温度场,排烟口NOx进行测量。经过实验研究,在高温低氧燃烧条件下,燃烧稳定,燃气燃烧完全,燃烧区温度分布均匀,NOx生成量下降到30×10-6。通过蓄热室,空气由20℃预热到200℃,烟气温度由800℃降低到80℃,达到了节能环保的效果。
热轧车间炉区平面布置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生产操作以及工艺的连续性,而加热炉炉型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板坯加热质量的好坏。本文重点介绍2160热轧加热炉平面布置和炉型设计,以及如何很好适应热装热送的装料制度。
蓄热式加热炉投产后,通过改进炉体材料及实炉底材料、蓄热体材料、缩短均热段实炉底长度、改变纵水管工艺布置、改变纵水管滑道与钢坯接触部位,实现加热能力的提高。
介绍了富氧燃烧技术在加热炉上的应用。重点分析了富氧燃烧/全氧燃烧的节能特性及减排性能,最后还就发展趋势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用CFD软件模拟得到了旋流式平焰燃烧器工作时在实验炉膛内的温度场、速度场和污染物浓度场分布状况。通过模拟结果分析了结构参数和操作参数对平焰燃烧器温度场、速度场和污染物浓度等特性的影响。
本文介绍了湖南衡阳钢管(集团)有限公司小管坯生产线上钢包烘烤采用蓄热式燃烧技术的基本设计,分析取得较好效果的原因。
研究了高铝质浇注料的性能及其影响因素。探索性研究发现:硅灰的用量是影响该浇注料体系850℃和1100℃强度的主要因素,MKP胶凝体系的用量是决定110℃强度的主要因素,而1100℃的线收缩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氧化镁和磷酸二氢钾的摩尔比值。并且可以通过调节硼砂的量和氧化镁的活性来调节体系的可作业时间。研究的浇注料耐压强度高,凝结硬化时间较短,体积稳定性好,适合用作窑炉的紧急抢修材料。
介绍了国产高压变频器在昆钢25 t转炉上首次应用的情况,对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同时简要阐述了变频器的调速节能和工作原理。分析表明,国产高压变频器具有节电多,故障率低,稳定可靠等优点,完全适应转炉炼钢生产节奏,可以在转炉除尘系统中推广应用。
针对目前我国热轧钢材加热炉实际情况提出一种加热模型控制新技术。阐述了系统的设计原理、使用功能及生产实际应用效果。
<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