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钢铁生产流程中主要节能措施及其应用情况作了简单介绍,进一步分析了各种节能措施在我国钢铁工业CO2节能减排的潜力。
针对长钢在氮气资源利用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主要从资源配置、装备、系统运行及应急保障等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并且取得积极效果。
介绍了煤气干法除尘技术在我国大型高炉上的应用情况,对大型高炉煤气干法除尘的部分关键技术进行了简要总结,对比湿法除尘工艺,分析了大型高炉采用干法除尘工艺的节能效果。
烧结的混合料中透气不足,则煤燃烧速度慢且不充分,放热少,影响产量和质量;如果透气过多、过快,烧的时间不够,同样影响产量和质量。松料器和透气板可使混合料中空气量适度、分布均匀,煤燃烧充分,提高产量和质量,降低煤耗。
在相同的计算条件下,分别采用一维分析解法和一维显式、隐式、Crank-Nicolson格式、二维交替方向隐式(ADI)等几种有限差分方法求解钢板空冷、水冷过程的温度场,分析不同差分格式的稳定性以及不同网格划分下的精度,确定适用于在线应用的计算方法及合适的时间和空间步长,为中厚板轧后冷却过程在线温度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分析了应用于蓄热式加热炉的蜂窝蓄热体的损坏原因,并提出了解决措施,对工程设计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燃气辐射管中的流动、传热和燃烧过程较为复杂,通过利用FLUENT软件,对辐射管内的流场、温度场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助燃空气的一次风与二次风的比例对火焰长度、辐射管温度的影响,为自身预热式辐射管的开发与优化提供了参考的数据。
论述了蓄热式燃烧技术在环形炉上应用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采用蓄热式燃烧技术后,加热炉的加热能力明显提高,加热温度均匀,节能效果明显,管坯加热过程中无待温时间,满足了扩大生产能力的要求。
对一种典型结构的混合煤气单预热蓄热式燃烧器进行了详细的试验研究,得到其各项技术性能参数,分析了在设计和应用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HTAC技术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低氧燃烧。文章分析了在工业应用中实现低氧燃烧的几种有效途径和各自的优缺点,同时结合几种低氧燃烧的实现方式,开发出一种可以卷吸烟气的低氧燃烧器,并在熔化保温炉上进行了应用实践,取得了节约能源、降低氧化烧损的效果。
利用实验室感应炉炼钢装置,在同等条件下将镁质复合滑板材料和铝锆碳滑板材料镶嵌在感应炉中,模拟滑板在滑动水口装置中的使用情况,比较两种材质滑板材料的高温使用性能。结果发现:这种镁质复合滑板材料与现在广泛使用的铝锆碳质滑板材料相比具有显著的抗钢水侵蚀性。
利用电炉烟气余热回收装置,通过前置辐射换热面和后置对流换热面进行余热回收,可节能减排,提高经济效益。此项技术的关键在于汽化冷却循环方式与循环流量的设计,清灰装置、对流换热面形式的设计与流通截面及烟气流速的设计。
由于我国铜矿石资源具有含量低、共伴生矿多的特点,在冶炼后的铜渣中含有大量可以利用的二次资源。文章从不同方面介绍了国内外综合利用铜渣的现状,并提出了综合利用铜渣所存在的问题,为以后铜渣的综合利用研究提供了一个切入点。
钢铁企业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如同主工艺生产的生命线,对于正常的生产和维护设备的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循环冷却水系统能耗也极高,用电负荷约占整个单元项目用电量的20%~30%。就如何进行钢铁企业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节能设计展开讨论,可作为实际工程的借鉴和参考。
分析了我国用电现状,简要归纳了企业在节电改造中的有效途径,分析各种节电技术的特点、节电原理及应用场合。
脱硫率是喷动床设计及应用中的重要参数之一。在120×240的双喷嘴矩形不锈钢床内,对新型的双喷嘴矩形开孔导流管喷动床在不同Ca/S摩尔比、进气温度、入口SO2浓度、静床层高度及绝热饱和温差条件下的脱硫率进行研究,并与不开孔导流管喷动床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开孔导流管喷动床的脱硫率比不开孔导流管喷动床有明显的提高,并得出了脱硫率的关联式。
马钢烧结带冷机废气余热发电系统,有两条烧结冷却生产线的余热回收约60%,还有约40%的热量排空浪费,发电机也远远没有达到它的装机容量。因此,为了定量地将余热利用系统的热能分布明细,明确热量损失原因,对马钢2号烧结机带冷机余热进行了全面测定,提出了提高锅炉效率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