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管理

  • 钢铁企业能耗分析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申银花;张琦;

    叙述了我国钢铁工业能耗现状,回顾了模型化研究能源系统的发展历程,阐述了投入产出模型的建立及求解过程。将多级投入产出法应用到某钢铁企业,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从多层次、全方位的角度来评价企业的能耗情况。通过模型计算对该企业已采用的节能技术的应用成效进行了评估,并根据其能耗情况提出新的节能技术,为企业的节能减排提供参考。

    2014年02期 v.33 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 钢铁工业铁前工序的Exergy分析

    杨龙飞;苍大强;

    铁前工序是钢铁工业能源消耗的主要环节,占总能耗的80%。为此,根据铁前工序的生产数据,通过建立物料平衡,建立了Exergy计算模型,获得了各工序的Exergy平衡关系、热力学完善度、Exergy效率、Exergy损失系数。同时结合理论分析,论述了Exergy分析法对铁前工序(焦化、烧结、高炉炼铁)节能分析的优势,并且提出各工序的节能途径。

    2014年02期 v.33 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工艺节能

  • 莱钢型钢3号高炉炉体长寿设计

    于国华;王冰;陈诚;张相国;

    介绍了莱钢型钢3号高炉炉体长寿设计,包括炉型确定、冷却设备、软水密闭循环冷却系统、炉衬耐材以及完善的炉体检测技术,高炉设计寿命为一代炉役寿命15年。

    2014年02期 v.33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 宣钢3号高炉热风炉内燃改顶燃实践

    郑传和;银光宇;

    为有效提高热风温度,从而为高炉强化冶炼、降低能耗创造有利条件,实施了将原4座内燃式热风炉改成3座顶燃式热风炉的技术改造。该项目发挥顶燃式热风炉的技术优势,利用老厂有限的场地条件,边生产、边改造,为炼铁行业积累了节能降耗、提高效率的技术改造经验。

    2014年02期 v.33 18-20+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热工理论

  • H型钢炉内加热过程温度应力耦合数值模拟研究

    孙振;温治;苏福永;

    采用有限元计算中的间接法,对H型钢在加热炉内的加热过程进行二维耦合求解分析,求解温度场时分别计算H型钢的对流及辐射热流,而后代入Ansys有限元软件进行求解,求解应力场时以温度场计算结果为初始条件。分别计算了不同热负荷下H型钢温度场及应力场的变化状况,得到了H型钢炉内加热过程温度场及应力场的变化规律,为H型钢的加热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2014年02期 v.33 2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K]
  • 双蓄热式钢包烘烤器的数值模拟及分析

    刘竹昕;张卫军;

    以北兴特钢的高炉煤气双蓄热式钢包烘烤器为背景,采用ANSYS数值模拟预测烘烤情况,分析双蓄热式钢包烘烤器优点,并得出入口射流角度20°左右最佳。

    2014年02期 v.33 27-2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0K]
  • 贫化电炉气液混合顶吹的气泡群形态及搅拌效果

    王冲;熊靓;朱道飞;王仕博;王华;徐建新;刘泛涵;

    针对贫化电炉还原油枪中气、油混合顶吹对渣层搅拌效果的研究,等比例制作贫化电炉水模型,进行气液混合喷吹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顶吹气液两相混合射流在熔池中形成大小不一的气泡或气泡群,气泡本身的形变、破裂以及气泡间的团聚运动决定了油枪对熔池的搅拌效果。通过测量不同流量下气泡群尺寸的变化,分析气液流量混合比对熔池搅拌效果的影响。

    2014年02期 v.33 3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9K]

炉窑热工

燃烧技术

  • 炼焦煤成焦过程中显微结构形成行经的探讨

    霍海雯;徐君;杨明;孙宏伟;

    选取了三种不同变质程度的炼焦煤进行炼焦试验,控制炼焦终温在400~1100℃范围内,相隔一定温度进行一次试验,测定炼制的焦炭的显微组分,观察显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炼焦终温的逐渐升高,焦炭光学组织指数OTI有所增加,增加的幅度逐渐变缓。说明在煤软化熔融形成小球体的阶段,对焦炭的显微结构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从而影响焦炭的质量。

    2014年02期 v.33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6K]
  • 干熄焦焦炭质量特性研究

    张文成;

    采用微观和宏观技术手段研究了焦炭质量特性,分析了在6m焦炉140t/h的条件下干熄焦与湿熄焦的质量差异。试验结果显示,干熄焦和湿熄焦相比,灰分略有升高,抗碎强度M40提高,耐磨强度M10降低,焦炭反应性CRI降低,而焦炭反应后强度CSR提高。干熄焦和湿熄焦之间灰成分无明显差异,干熄焦焦炭的气孔率比湿熄焦低,干熄焦焦炭的显微结构各项异性指数OTI提高。研究表明,气孔率和焦炭显微结构的变化是焦炭冷热强度变化的内在原因,其中焦炭气孔率变化达到8.8%,是引起焦炭反应后强度变化的主要原因。

    2014年02期 v.33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 粒径对煤粉燃烧特性的影响及动力学分析

    王广伟;张建良;左海滨;庞清海;

    利用TG-DTG热分析技术研究粒径对煤粉燃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煤粉粒径的减小,煤粉着火温度和燃尽温度降低,最大燃烧速率和平均燃烧速率增加,可燃指数和综合燃烧特性指数提高,粒径减小可以有效改善煤粉的燃烧性能;对比粒径对不同煤质燃烧性能的影响发现,减小粒径对无烟煤燃烧性能的改善更具积极意义。利用Coats-Redfern积分法分析了粒径对煤粉燃烧过程的动力学参数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随着煤粉粒径的减小,煤粉燃烧反应的表观活化能降低,指前因子增加。

    2014年02期 v.33 49-5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4K]

回收利用

  • 钢铁企业余热余能资源利用现状分析

    吴春华;

    介绍了国内某典型长流程钢铁联合企业余热余能资源分布、利用状况,分析了余热余能资源回收利用的潜力,可以指导企业充分利用余热余能资源,提高能源回收利用率,实现节能减排和降低企业能源成本。

    2014年02期 v.33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 套筒窑换热器堵塞物行为研究与实验

    王慧;

    为了找到使低温共熔物质在进入套筒窑换热器管束前提前结晶从而避免管束结垢堵塞的方法,用一台在线的套筒窑换热器进行了换热器内部结垢的实验。证明了在炉窑的操作工艺允许的范围内,单纯降低换热器进口废气温度对低温共熔物质的提前结晶作用不明显,低温共熔物质聚团的大小是影响低温共熔物质结晶速度的重要因素。提出了通过温度场和多相流场的协同作用,使环境温度、粒径大小、低温区滞留时间等影响因素同时改善,从而加速低温共熔物质结晶的设想。

    2014年02期 v.33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 CuO对钢渣微晶玻璃机械性能及颜色的影响

    李荣昇;宗燕兵;代文彬;李宇;

    为了提高钢渣的利用率,以钢渣和粉煤灰为主要原料,采用烧结法制备钢渣微晶玻璃。通过向钢渣微晶玻璃中引入CuO添加剂,研究了其机械性能及外观颜色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加入CuO的钢渣微晶玻璃主晶相为透辉石;随着CuO加入量的增多,微晶玻璃抗弯强度逐渐增大;CuO的添加使钢渣微晶玻璃颜色有了明显改变。

    2014年02期 v.33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4K]
  • 下载本期数据